Sunday, December 14, 2008

巴士明年取消優惠 可加可減名實俱亡

2008年12月11日,新巴、城巴和九巴表示現有的「即日來回折扣」及「長者假日優惠」,優惠期於2009年陸續屆滿後,將不會延續。巴士公司解釋,由於營運成本上漲,盈利倒退,故無法延長優惠。 我認為取消這兩項優惠都是不對的。
先說「即日來回折扣」,這項優惠本為巴士公司於2006年因應車資「可加可減」機制出台而推出的措施,以回應當時市民要求巴士公司減價的聲音。若果當年票價不是有水位,巴士公司不是有利可圖,又怎肯推出優惠?所以這項優惠應更多被看作車資結構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優惠」。現在巴士公司說取消就取消,而政府則只以「商業決定」任由巴士公司主宰,是不是要公告此機制「名實俱亡」?巴士的票價調整應該有一套更透明的造法來處理,「可加可減」雖然複雜,但始終有數可計,今年較早那次加價卻重用長官意志,「營運得好加少d, 冇錢賺就加多d」,這是什麼邏輯?
公共交通事業根本就不是什麼自由市場運作的行業,政府從來都是積極干預,但在這個關節上政府卻以商業決定來推搪本身的責任,那麼誰來看管小市民的利益?如果巴士公司真的想加價,可以名正言順地申請,就如今年較早那次,我也不會反對的。陰謀論看,政府可能有意讓巴士票價上升,從而令更多乘客(尤其是長途的)轉投地鐵的懷抱,貫徹其鐵路為主的政策。
至於「長者假日優惠」,本來對巴士公司是利多於弊,一則提昇公司形象,國內同行早已向長者提供全免優惠,以示尊敬。而現時香港的優惠只於星期日提供,老人家帶多一位全費的家人同行,巴士公司肯定是多了收入,為什麼總是喜歡看短線,喜歡錙銖計較呢?

Saturday, December 06, 2008

國內用語

香港跟國內的用語當然大有不同,以下兩個例子不是用語不同,而是由原來簡潔的用法演化得冗贅:

1. ...「七個億到底值不值」...
「億」本身不已是一個數詞嗎?為什麼億還要加「個」字來量化呢?

2. ...「美國時代周刊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600人」...
「全球」不就已經是「全世界」的意思了嗎?要說成「全球範圍內」,難道我們還會有「全球範圍外」?

肇慶之行 (08年11月)

繼兩年前的開平碉樓之旅後再到珠三角探索。今次的目的地是距廣州約一百公里的肇慶,途中先到廣州省親。
或許對香港朋友來說,廣州不過是大陸的一個城市,不會有特別的感情。不過對於我,廣州不但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兒時的部份記憶,所以對廣州的發展變化比較敏感的。(香港跟廣州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座粵語城市,距離又那麼近,雙方的人民理應更感親切,交往也應更加頻繁。)看見廣州今天成為中國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不禁感到興奮。但發展不免會摧毀舊日的風情,以往馬路兩旁茂盛的榕樹今天都被更高的石屎天橋取代;上下班的單車人群現在都躲到小轎車裏去。無論如何,我還是會經常回去看看。

珠江夜景,霓虹變幻。


廣州早晨,罕有的清澈空氣。

翌日下午到達肇慶,先到星湖畔的酒店安頓,正好能觀賞日落西山。天空像巨人的調色碟,不斷變幻,地上的湖面卻又擅作主張,把天色反來翻去,構成一幅難得也難忘的圖畫。


星湖畔的醉人日落

第三天到鼎湖,是肇慶的兩大景點之一,位於離巿中心半小時車程的山谷之中,從市中心牌坊旁乘19號公車即到。到鼎湖公園大門先購票,單看鼎湖六十元,連七星岩套票「優惠價」一百一十元,可真的不便宜;進了大門,由於害怕步行上山便會要了我的命,於是決定坐電瓶車到山頂,索價15元。看呀,大陸的景點就是這麼擅於搞「市場經濟」!

到了高處的鼎湖旁,有一個巨型鼎,大概是後人為了配合「鼎」湖這個名字而添置的,沒啥特別。在鼎的旁邊便是鼎湖,湖體比我想像中的小,大概沒有城門水塘的幾份之一。但湖水碧綠,樹木緊貼湖面生長,那份生氣又是城門水塘所無法比擬的。看罷鼎湖,沿山路而下,有樹林,有流水,流水到達山谷中形成一瀑布,掉進飛水潭,是一條頗為愜意的郊遊路徑。

鼎湖


最後一天來到七星岩,景區的西門離我住的酒店只有約一百米,非常方便。七星岩的景色確實讓人喜出望外,因為其形態優美,雖然不及桂林喀斯特地貌的連綿不斷,但七座岩山巧妙地座落在偌大的湖裏面,山和水緊緊地扣在一起,令山的景色得到湖水的映襯。
七星岩之一,及其倒影


由岩上展望,景色不錯吧?


看完景色,分享一些有趣的交通片段:

會「走動」的行人過路綠燈 (攝於肇慶市中心)

都說中國的鐵路部是積重難返的一個老衙門,國家領導人都傷透了腦筋,以下是兩例:

1. 神秘售票廳

下圖攝於肇慶火車站的售票廳,售票窗的玻璃貼了磨砂貼紙,好讓你看不見售票員的面容。看不看他/她的面容本來無所謂,但連售票員都懶得見人,這是怎麼樣的經營思維?售票處會有秘密不能讓人看見嗎?我到過世界上的售票處(當然地點不多)都不增見過有什麼要遮掩,為何小小一個肇慶站(論停車班次和站台數目確是小)卻得如此?是否可以反映鐵道部根本就不把「服務」和「形象」當一回事看待?

相片沒有經過加工處理

2. 操兵一樣上火車

準備乘火車離開肇慶時,剛檢了票步出了候車大堂,一位三四十歲的男職員便拉開喉嚨以本地口音的普通話「招呼」乘客:「來,過來,一個跟著一個排好隊,不要耽誤時間,快點排好隊!」離開了候車大堂的乘客都不敢怠慢,乖乖地一個跟一個地竟真的排起隊來。不久,他見大家都出得差不多,便帶領著大家往月台的車尾方向走去,邊走還是邊回頭吩咐大家排好隊,別走散了。眾乘客都被他操兵似的招呼弄得哭笑不得,甚至有人調侃地喊著「一,一,一二一!」的步操口號。其實那位職的態度也不算太差,只是回想起來頗為搞笑而已。

「排好隊!一個跟著一個,別耽誤時間!」

的士行業這個燙手山芋

2008年12月3日,新界的士「綠的」司機因不滿政府讓市區的士「紅的」率先實施短加長減的車費安排,令紅的跑長途比綠的更便宜,又投訴機場職員「力勸」乘客選乘紅的往新界云云,遂發起了堵塞出入機場的公路的抗議行動,歷時數小時,嚴重影響機場對外交通,造成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關注點有:一,政府怎會如此冒失,計漏了紅的長途會便宜過綠的、並構成直接競爭這一個局面 (其實大多數港人到那晚才驚覺問題存在,包括我);二,的士司機發動慢駛罷駛堵塞交通已不是第一次,這種霸道又妄顧社會利益的行為實在不得民心。
對於當下的士的問題上我真的提不出什麼高見,畢竟涉及的利益團體太多,而利益又太有分歧,甚至是互相矛盾,表面簡單的出租車業務竟然變成了全身長滿了刺的刺蝟,誰都碰不得。有兩點我是想不透的:

1. 百分之七十的的士由車主把的士出租給司機經營,司機交的車租除了租用車輛外亦是租用的士的經營權。而每當的士加車資(甚至是加每程一元的燃料附加費),車主都會透過加租來分享成果,以致租車司機的收入長期偏低,顯然,租車司機是最被剝削的一群,連一個打工仔應得的保障都沒有。所以來到這一刻,我看這種兩輸一贏的經營模式不可持續的(sustainable),乘客的車資和司機應得的收入都變成了車主垂涎的投資回報。然而,車主在行業中作出了什麼貢獻?車主花錢競投或購買得的士經營牌照後便可坐享其成,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該出現的景象嗎?我寧願車主變成僱主聘請司機開車,好能為司機負多一點責任,也同時能真接面對乘客。

2. 折扣黨禁之不絕,說明折扣黨的經營手法更有利可徒,不少電台聽眾都稱讚折扣的士又划算,司機的服務又友善。然而這種經營方式也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說到底折扣的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一大群不太進取的普通的士做襯托,才顯得特別受歡迎,然而普通的士除了服務質素有待提昇外,其實並沒有犯上錯誤。毫無疑問,又平又好的服務最為理想,但如果全港的的士成了折扣黨,就沒有誰再有競爭優勢了,所以我打賭折扣黨會祈求其他的士按錶收費,好讓他們的競爭優勢繼續存在。所以鼓勵折扣黨又或者提倡自由議價對行業來說也是不可持續的。現在我看有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應該保障按表收費的普通的士,另一方面則應鼓勵司機提供更佳服務以獲取更高收入。的士經營者已經給大家證明他們有能力分化市場(differentiate),現在就看當局能否適當地回應市場的變化,平衡業者和社會的利益。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