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30, 2008

私家車省錢法 -- 拼車!

在較早時的貼文(油價油稅對駕車者的影響) 裏提到, 要對抗高油價, 車主們可以聯繫起來共用私家車 (Car sharing)。本來以為這種做法只流行於歐美等地, 但日前在報上竟然發現在大陸也已經刮起了這股風潮, 並起了一個生動的中文名稱 -- 「拼車」!


什麼是「拼車」?

私家車車主通常只有一人或兩人乘車上下班, 透過網站、小區或工作單位的安排, 他們可以將剩餘的座位接載其他同路人, 可以說是系統化的搭便車。如此一來, 車主可以收取報酬, 以支付部份路費和油費, 而乘客則只需要付出比獨自打的便宜幾倍的價錢, 便能享受方便的「服務」, 是一個雙贏的點子。同樣地, 幾個各自擁有私家車的同路人也可以組織起來, 一星期五天上班, 每人開一天車。拼車大多是每天固定的上下班接送, 也可以是跨巿跨省的旅遊拼車、回鄉拼車、回校拼車等。

在國外...

在外國, 除了固定搭配的lift-sharing/carpooling外, 還有一種叫 slugging 的拼車方法, 單獨一人的私家車車主會到高速公路前的巴士站接載同路人, 因為高速公路如有「高載客車輛專用道」(HOV), 車主必定會先找個乘客才使用較為暢通的HOV專用道。當然, 車主和乘客是之前並不相識, 也沒有約定的, 只是發展下來, 需要搭便車的人都知道到哪個巴士站能搭到同路的便車, 甚至形成了像巴士一樣的路線。由於車主「有求」於乘客, 所以這些slug 乘便車都是免費的。在巴士站等候便車的人多了, 經過的巴士司機都要判斷那些人是等巴士, 那些是等便車, 就好像他們判斷真假錢幣一樣, 所以巴士司機都謔稱這些等便車的人為slug (即美國口語中的假幣)。

在國內...

在搜尋器上只要輸入「拼車」兩字, 有數百萬計的搜尋結果, 大陸幾乎每個大中城市, 甚至小縣巿, 都已經有人在網上進行拼車的招募和配對活動。內地的媒體都熱絡地介紹拼車。不單止私家車可以拼, 連的士也可以拼, 因為繁忙時間通常都難找到的士, 的士司機接載拼車客的收入相對接載個體客還要多些。

當然, 車主和乘客在方便的背後都有特別的事情要注意, 視乎雙方的熟悉程度而定, 例如應在開始時協議好車資、乘客應了解車主是否已購買適當的第三者保險、車主也應該避免將貴重物品放置在車廂內。


香港怎麼了?

拼車其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只是其好處變得更明顯而已。在香港, 我相信共用私家車的活動是存在的, 只是多限於相熟的同事或鄰居, 至於公開的招募, 暫時還未有人回應。car pooling 只出現在個別政府部門的環境措施內。然而, 如果你每天駕車時都會抱怨油價負擔太重, 都會在漫漫長路上感到孤獨, 何不將你的旅程跟人分享? 雖說香港公交發達, 不過在一些人口眾多的效區, 公交的服務遠未能應付需求, 如元朗的大棠、錦田、錦綉花園、大埔的康樂園、汀角路, 西貢和西貢公路沿線, 這些地區的私家車車主都應該積極地安排拼車, 為己為人。

Thursday, June 26, 2008

單車儲存大法

誰說單車場一定是一排排地佔用空地? 你看, 日本的電動單車場多麼方便, 不僅節省空間, 改善城巿景觀, 又起了保安功能, 騎單車者只須以智能卡輕輕一擦便能存放和領取單車, 不用擔心日晒雨淋, 也不怕竊賊。

Wednesday, June 25, 2008

油價油稅對駕車者的影響

(2008年6月23日)政府決定寬免商用車輛的環保柴油稅, 令商用車輛的燃料開支減少約5%, 這是運輸業界一連串抗議和跟政府談判的結果。另一邊廂, 私家車車主對政府沒有同時減免汽油稅大感不滿, 認為遭政府歧視, 什至是向運輸業的「惡勢力」低頭, 他們也會發起爭取減汽油稅的運動。

中產的申辯

私家車車主的理據是, 政府不應寬免個別行業的稅項, 而且駕駛私家車對他們而言, 自駕車也是生活和工作必需的, 跟商用車一樣, 並不是政府口中的奢侈品, 況且他們已繳交了車輛首次登記稅和牌照費, 已經為所謂「奢侈」的出行付出的代價。連本身為中產的電台節目主持也大聲疾呼, 認為在高油價的情況, 中產車主已經要承受高昂的駕駛成本, 政府應更體諒中產, 不應再以壓抑私家車增長為由徵收高油稅


登記稅與油稅 兩種不同功用

誠然, 向徵收私家車的汽油稅($6.06/公升)的確比向商用車徵收的柴油稅($0.56/公升)高得多, 現在只寬免柴油稅, 確有「欺善怕惡」的印象, 但請不要忘記, 商用車輛走的每一里路都是必需的, 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同時亦得體諒到商用車經營者沒法將高油價轉移到其消費者的巿場現實。至於私家車呢, 論者認為車輛首次登記稅已足以壓抑私家車的增長, 無須汽油稅。其實這是混淆了兩種稅項的功能, 前者能影響私家車的整體數目, 而後者則影響私家車的使用頻率。打個不一定洽當的譬喻, 菲林相機本身比較便宜, 但每次用的膠卷費和沖涼費卻不菲(低登記稅+高汽油稅), 相反, 數碼相機的售價較貴, 但每次拍攝除了充電外, 實質上是免費(高登記稅+低汽油稅)。車輛的整體數目和使用頻率都對交通擠塞和空氣污染有關, 所以登記稅和汽油稅這兩道板斧缺一不可。
老實說, 縱使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統被公認為發達, 但對習慣自駕車者而言, 在方便和舒適程度上始終有所差別, 尤其是香港的自駕車人士都是較富裕的一群, 他們可不情願跟大眾擠上巴士或地鐵, 那麼他們大概也不會太計較汽油稅的開支吧。

駕駛者的出路

就算是堅持駕車又要省成本, 依然方法, 那就是引入「共用車輛」(Lift sharing)這個在外國十分流行的做法。簡單來說, 有相同目的地的駕車者可自行組織起來共用私車上下班。在國外, 由於有「高載客車輛專用車道」(HOV), 駕車者都樂於接載同路人, 以便享用較快捷的公路車道。當然, 香港人較為內歛, 未必願意跟人分享私人空間, 但要是有人樂意跟你分享油費開支, 何樂而不為?

Friday, June 06, 2008

交諮會建議的士車費短加長減


相關新聞報導

交通諮詢委員會發表的士營運檢討報告

政府接納交通諮詢委員會的士營運檢討報告的建議

重點如下:
1. 的士車費短加長減;
2. 設立定點定價路線,來往邊境、機場和巿區;
3. 不立法規管議價;
4. 引入豪華/易搭的士;
5. 張貼優秀的士司機證。

意見:
1. 雖然表面是對八拆黨屈服, 但減長途車資可以壓縮八拆黨的生存空間, 令經營環境更公平。既然八折黨 (怎至七折黨) 能大行其道, 反應經營成本上還有壓縮空間, 在供求關係作用下, 巿場的價格已經調低了, 劃一地減價便可令所有司機都能公平地競爭, 司機的整體收入可能減少了, 但至少不會傾斜於減價黨。
2. 為何不設立午夜由巿區到新界的定價路線呢? 「泥鯭的」只會繼續違法經營。不過,「泥鯭的」我認為是有必要存在的。問題是, 以非法的手段的經營, 對乘客是不利的, 乘客既沒有更好的替代選擇, 又要因選乘「泥鯭的」而承受風險。顯然地, 「泥鯭的」有巴士小巴不能取替的優勢, 當局是有必要將之納入正軌規管的, 問題是, 正如其他交通工具一樣, 當局有沒有把握跟黑勢力周旋。(政治助理能幫上一把嗎?)
3. 法也不立, 談何鼓勵乘客應否議價? 的士的經營環境無疑造成打擊議價的一定難度, 但議價與否也不是一面倒的。看錶收費其實是為了保障買賣雙方按照一個法定的價錢進行交易, 從而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所以, 壓止一次性的講價我看是必要的。但有些情況下, 司機/乘客已由一般的一次過交易關係, 演變成長期的非正式「合約」關係, 舉例說, 有乘客每天都會相約同一的士接載上班, 那麼的士司機可能給他打個折頭, 那就是說, 雙方另行擬定「合約」內容, 在情理上這似乎亦無可厚非。那麼, 該如何看待這些乘客和司機之間長期建立起來的關係呢? (那怕是建基於價錢, 還是信任) 這對「人緣」差的司機又是否不公平呢?
4. 巿場出現更多樣的變化當然是好事。
5. 希望這些計劃不會流於虛文。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