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28, 2008

新生餐廳

我沒有寫過食評,一來自己的咀不饞,飯來張口,二來每餐飯吃過了便算,還記來幹麼?所以今天介紹的這間餐廳並不是有什麼美食,而是其獨特的背景。
青衣的新生餐廳任於青衣游泳池門外,與青衣城只是一街之隔,相比青衣城裏每間餐廳都晚上差不多要排隊的熱鬧情況,新生餐廳顯得格外寧靜閒息,所以每見到青衣城人頭湧湧時,新生便是不二之選。


店內一隅

新生餐廳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由新生精神康復會主辦,目的是讓精神病康復者有機會參與工作,重投社會,店內的服務員都是康復者,可是他們跟正常人無異,甚至比大多數其他餐廳的侍應更認真更細心更有禮,只是有時為客人落單時有點緊張,要求你再慢慢地重複一遍,反正不對他們帶有什麼奇異的目光就可以了。我認為這間餐廳除了讓康復者多接觸社會,也是讓社會多接觸康復者,消除社會對他們不必要的偏見。

這間餐廳的第二個特點是菜色比較健康,下油不多,鹹度適中,煎炸食物的「燶」度也適可而止,近來更加入了有「營」食肆的行列,推出了一系列的有「營」餐單,有「營」餐相比普通菜色更清淡一點,未必每個人都合口味,但追求清新感的話一試無妨。美中不足是例湯總有味精的蹤影。

最後,此餐廳每天都會轉餐單,每次到來都有新鮮感,一頓晚飯連飲品甜品才索價35元,夫復何求?

普通菜色:德國腸雞扒飯 (抱歉,剛起了筷才記起拍照!)

有營之選:南瓜黃豆炆雞球飯

有營餐單尚有其他選擇

Saturday, October 25, 2008

台灣人的國語變異微觀

透過鳳凰衛視接觸台灣的國語好一段日子,發現有幾個字的讀音就是大陸普通話裏的不一樣。由於都是出自台灣的新聞報導員、大學教授等知識份子口中,所以有理由相信這都被台灣人習以為常地視為標準的國語發音。例子如下:

法 ─ 台:fa1;普:fa3
夢 ─ 台:mong4;普:meng4
風 ─ 台:fong1;普:feng1
括 ─ 台:gua1;普:guo4

台灣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網路版】,上述三字的拼音跟大陸的普通話拼音完全一致,到底台灣人為何總會發了另一個音呢? 是受了閩南話的影響嗎?

在網上稍一搜尋,原來早有不少文章描述此現象,可參考一下:
中國網 -- 大陸普通話與台灣「國語」的差異

Sunday, October 19, 2008

巴士是空氣污染原兇?

市民要求更佳的巴士服務,政府和議員將巴士推上製造污染的犯人欄,世上有不吃草的馬兒嗎 ?


近日有報導傳聞當局因彌敦道鬧市空氣質素欠佳,遂打算重整巴士路線以治理之。要是傳聞是真的話,這種思維是難以理解的。

我有以下問題質問運輸局官員:

1. 請問現在繁忙路段的廢氣水平如何? 又應降到哪個水平才可接受? 要達到這個廢氣水平又相等於減少多少架次的巴士呢(假設所有車流的減少都由巴士貢獻)? (請提供實際數據)

2. 請問有否評估過削減巴士服務會導致多少乘客改用私家車、改乘小巴(多開多少班小巴)和的士?而這些交通工具的污染物排放相較巴士如何?

我不反對當局重整路線以改善服務,例如開辦更多直達路線,減少在巿區繞行的路程。但請不要老將「巴士線重疊」、「鬧巿巴士載客量低」跟空氣污染混為一談,巴士的存在本來就是取代私家車,減少廢氣,而鬧巿空氣污染嚴重也單是汽車廢氣所致,大廈空調排出的熱氣、高樓大廈阻礙通風都是鬧巿街道污染物積聚的原因。

現在常說巴士在巿區載客量不高,主因是路線規劃失當,新界往巿區的路線要貫穿幾個旺區,乘客量當然多,導致班次也多,但在巿區的總站附近則還未上滿客,所以有此假象,例如九巴87D及281A號路線,差不多走畢彌敦道由旺角到尖沙咀全程;另一種情況就是過時的路線設計,諸如各條古老的隧道線,其主要客源都是隧道兩端不遠的地方,但這黃金地帶往往只佔總車程的三份之一,餘下兩端的三份之二便得載空氣了,常見的例子有104和112號路線。但是這類路線通常由九巴聯同新巴或城巴合辦,改動路線會牽涉到兩間公司的利益,誰都不想對方在自己地盤得到更多好處,各不相讓,以致這些路線二三十年來都不曾有過大改動,政府自然難得解開這個「剪不斷、理還亂」的結。

當局若繼續以各種藉口減班削線交數方式來處理巴士服務,而不是從大眾的利益出發,那肯定是不得民心的。

論母語 (1)

父母跟子母在自己的國土上說母語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為何要令兩代間的連系丟失呢?

前兩星期在報上讀到廣州市官方門戶網站大洋論壇的「粵語群落」遭封閉,報導指該論壇成為本地人以外省人看不懂的語言數落外省人云云。好奇心驅使下上網搜尋一下,原來「粵語群落」並沒有遭封殺,依然相當活躍, 而當中不少人都關注廣州話在廣州的使用率正在縮減,最叫人擔心的不是公開 本地人跟外來人只說普通話,而本地人的小孩子都以普通話為第一語言,甚至有看不起本土語言的態度,網友們都擔心長此下去,廣州話必定步上海話的後塵,消亡在中國經濟發展的洪流中。
這種母語向「優勢語」轉移的趨勢我也有親眼目睹過,去年聖誕節從海南島回廣州的火車上,遇到一對父母帶一個約十歲的小女孩,父母兩人自己會用廣州話溝通,但對小女孩則只會說普通話, 我開始以為女孩真的不會講廣州話,及至女孩打電話給婆婆時說流利的廣州話(雖然帶著東莞口音),我才明白是什麼一回事。現今的父母們惟恐孩子不能及早學好普通話,所以在課餘時間繼續對孩子講普通話(大陸的中小學都是用普通話上課的),情況就香港有些華人父母把子女送入國際學校之餘, 在家裏也跟孩子說英語一樣。這些父母的出發點大概只是望子成龍,未必是對母語的輕蔑,但其對母語的傷害是不容小覷的,因為這恰恰是語言消亡的第一步,歷史上有無數次的例證。
作為中國人,當然應該學好普通話這種全國通行的語言,我們應該很慶幸不似印度那樣須以英語作通用語言,但畢竟中國地大人多, 一方一土應該有各自的文化特色。說到這裏, 一定有人認為一同轉用普通話能消弭各方人民的隔閡,但我認為這種方便是有代價的,要是每每都從公利的角度出發,談文化就變得沒有意義了。每種方言都有其文化價值, 你看強大如英國,英語通行四海,但在英國對國土內的方言依然尊重有嘉,早前威廉王子都要先學習威爾斯語才能被冊封為威爾斯親王,不就是英國對威爾斯人歸順的尊重。那咱們中國呢? 官方雖沒有公開貶抑方言,但肯定是不鼓勵發展的,方言的廣播都是針對海外華僑的統戰策略。國內六十歲以下的人民多數都已會說流利普通話,現在依然要強調「推普」,難道不就是要打壓方言嗎? 不是要消滅方言在本土人之間存在嗎?

Saturday, October 18, 2008

Greenpeace love forest video

For those of you who are curious, watch this first:



Yeah, how's that? You love forest too? Watch this:

Saturday, October 04, 2008

令人費解的「鐵路站」

自從去年十二月香港地鐵和九廣鐵路合併後,我們對鐵路系統的名稱便陷入了混亂模糊的狀態,以往慣稱的「地鐵」和「火車」開始從主流媒體和公關宣傳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港鐵」和「鐵路站」。
先說「港鐵」,作為一家「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簡稱是十分妥貼的,但要是以之完全取代「地鐵」卻是不合乎常識的,縱觀中文世界的巿區鐵路系統,除了台灣的稱之為「捷運」,其他無不稱為「地鐵」,從沒有什麼「京鐵」、「深鐵」或「廣鐵」之稱。這當中的原因大概是因為以往除了「地鐵」還有「火車」,如果將「火車」也改作「地鐵」民眾會不習慣,所以便通通改用新名字。可是既然「地鐵」是中文世界的共識,為何要別扭地添個新名詞呢?
再說「鐵路站」這個只有在九龍巴士的報站系統裏出現的新詞,更是讓人哭笑不得,剛在巴士出現時我每聽到都起雞皮疙瘩!「鐵路站」對中文世界來說同樣是新鮮事,通常的叫法有「火車站」(適用於傳統的國鐵車站)、「地鐵站」、「高鐵站」(高速鐵路的專用車站)。九巴卻硬要將原來的「輕鐵站」、「地鐵站」「車站」等通通改稱為「鐵路站」,彷彿不分青紅皂白的天下大赦,讓人完全無法知道讓車站的性質。
還是反樸歸真的「地鐵」、「地鐵站」最讓人舒心。

華文博客大獎

近來越來越欣賞台灣人的寫作能力,尤其是讀他們的博客(台灣又叫部落客),無論是愛寫生活點滴、抒發感受的,還是寫專門課題、關心社會的,可讀性高的都不少。咱們香港人比起來真是自慚形穢,在香港要找到有質素的blog要比在台灣難得多,其中一個原因與我們的中學教育很有關,我們的寫作訓練大多是為了交功課考試,真正對文學寫作感興趣的人僅鳳毛麟角;其次,香港人都營役於狹小的生活空間,對身邊事物的較少關心,就是有也很快忘記,也就達不到「有些想法非寫出來不可」的地步。至於大陸的博客,由於接觸得較少,暫且按下不表。
台灣的中國時報舉辦了部落格大獎,單是入圍名單便有千多個blog,雖說是全球中文部落格的比賽,但粗略看來大多是來自台灣或海外台籍人的部落格。有空的話可以看看他們的入圍名單,感受一下他們的文字感染力。
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08/index.aspx

 
Site M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