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2010台灣游


自從上年(2009)第一次游台後,我可以話係愛上左台灣,所以今年(2010年10月)又再去,不過為了順道陪雙方家人出游,所以選擇了跟旅行團,雖然行程安排不及自游行合意,但較為舒適安全,也免該了不了麻煩。

今次選擇了台北加宜蘭的行程,本來以為可以順道遊覽台灣東北角的海岸角岩區,但竟然給領隊導遊偷偷的改了行程,敷衍我在九份山上遠眺東北角,不要說遠眺比不上近觀,九份根本只能看到基隆港而看不到東北角,這是我對今次旅行最不滿的地方。此外稍為掃興的是幾天的旅行都是陪隨著細雨陰天,不得不開遮著雨衣,行動能力稍為被限制了。不過,台灣人熱情友善的性格始終是我最欣賞的,是到台最愜意的事情。

宜蘭入住的溫泉酒店(礁溪長榮鳳凰酒店),既有室外溫泉,每 個房間也有獨立的室內溫泉浴池,裝修得豪華舒適,是旅途中最大的驚喜。不過我們的團費大概都花在這晚的享受了,往後兩天在台北購物點多景點少,不在話下....

窗台的日式茶几是我最欣賞之處

窗外盡覽宜蘭的田園

夜來窗外燈火閃閃

酒店內另一樣豪華之處是三餐自助餐(下午茶、晚餐、早餐),並且水準不俗。
美味的炒雪糕

坐了4天的旅遊巴

在宜蘭的田野裏迷了路,差點在狹窄的路口轉不過去

參觀蘭花園。據聞這叫做 "空氣蘭花",不需要土壤,只要吸收空氣中的水氣和養份就可以成長

一些蘭花

還有一些巨型蕨類

趕忙地從宜蘭回到台北的忠烈祠看憲兵的交班儀式

未夠鐘前,游人圍著站得筆直、動也不動、眼皮也不動的憲兵在拍照,莊嚴的憲兵在游人的喧鬧聲中變成跟動物園中的動物無異,不禁感到胡鬧

準備接班的憲兵由便裝的兵哥護送出來

儀式開始了。兵哥認真嚴謹的儀式跟游人就是這麼接近地進行,真有失莊嚴

我就喜歡這表情!

今趟跟旅行團沒有太多時間拍公交,只有旅遊車上拍。台北的公交車專用道和站台

自費登上台北101 (成人400台幣),天氣不好,景色灰沉

登上101 最動魄驚心要自是搭乘了他的升降機,只需39秒就由5樓上到89樓,最高速度每分鐘1000米,乘搭時只感到剛剛在強烈加速完便馬上強烈地減速了,離心力十足,差點以為自己要掉下去了。

設於88樓的穩定裝置,對維持大廈在強風中的平穩十分重要

台北101 成了大陸團的必到景點,大量內地旅行團在這裏集散

購物點之一,山地特產館,售賣野生靈芝、鹿胎素等,由日月潭邵族的 "公主" 以不錯的廣東話介紹。想到深山中的公主今天竟要到大城市對著遊客做推銷,心裏就點酸澀。

傳說中的鼎泰豐小籠包

中正紀念堂。我們由大忠門入,大孝門出,當地導遊本來廣東話不錯,但交帶我們集合地點時總是說錯,聽起來像是 "由中門入,後門出"。

台灣街上沒有垃圾桶,因為處理垃圾是要收費的,好不容易在中正紀念堂內才找到這個分類回收箱,有塑膠、玻璃、金屬和紙四大類,為何我們香港就是不回收玻璃類呢?

九份山上,只能看到基隆,看不到東北角

九份老街的入口,街內盡是各色小食手信的店舖,懂廣東話的店員也不少,看來這裏已經港客佔據了!

黃昏的燈火下照出九份的煙雨迷矇。路上看到日本來的旅行團都是山下一點的地方下車,沿樓梯拾級而上,細賞山城景色,而非去買手信,比我們有意景得多。

新士林夜市,可以選擇的食品不及想像中多,而且也不一定合口未味,稍為有一點失望

著名的豪大大雞排外擠滿了,但其實味道和口感只是十份普通

舊士林夜市的滷味檔,款式十分多,不過沒有品嚐過

淡水酒店(其實是後樓梯)往外望,遠眺淡水車站及和淡水河

淡水車站,充滿和風的古典

淡水老街的一間食店,重點是下一張

小小的食店都會做好分類回收,令香港人只能羡慕

台式路口,不如說是日式的路口,沒有香港路口 (也就是英式)的細緻佈局和指示,行人過路處十分之長,燈號指示也較為簡單,右轉的車輛都會先讓行人先過而後駛過,這樣做可以減少經常轉燈而導致綠燈時間損失,但同時更依賴行人和駕駛者的高度守規配合。

又唔要焚化,丟垃圾又免錢,咁咪會製造更多垃圾? (順帶一提,台灣國語中 "垃圾" 的讀音不是 la1zi1, 而是le1se1,電視新聞都係咁讀的)

在台北以西的海岸邊是厭惡設施林立的地方,有發電廠,也有垃圾焚化廠如這一座。

Sunday, August 08, 2010

粵普之爭的小感受

對於近來香港和大陸的粵普之爭,我之前都談過不少,現在還有一些感想,故想加上一個註腳:

一,713日個集星期二檔案講香港人講鄉下話的情況,值得一睇,圍頭話都仲係第一次聽到有人講,怪不得之前去元朗吉慶圍參觀,老人家唔講客家,而講歪歪地的白話,原來就係圍頭話;

香港就係一個咁奇怪的地方,白人老外來到住成世都唔使學中文,黑皮膚老外來到成世都學唔好中文,黃皮膚本地人卻想仔女唔好學中文! 梁啟智兄的文章可供參考。我估香港華人不少的上一代或兩代都唔係講粵語,對粵語無甚歸屬感,只係社會需要而講,所以唔覺得有義務保護粵語。不過如果社會開始關心保育舊建築、自然景觀,呢股風氣亦應可以帶到保護語言之上。

香港的法定語言為兩文三語,但偏偏學校只會教兩文兩語 (甚至連粵語都趕出學校者亦有,參考德望學校),餘下的粵語絕大多數人都無機會學,小弟好彩在中大有機會上左3 語精,先至識得粵語拼音,難道母語就唔需要學?

國內向下一代強力推普,尤其在校內,校外又係咁向公眾宣傳,實際效果就係小朋友用方言的機會同能力大減,成人亦少左機會為方言注入新內容,潛台辭就係要削弱大人細路講方言的能力,試問咁仲唔係要慢慢消滅方言? 溫水煮蛙而已! 最後變成點? 好彩的可能好似台灣的閩南話咁,只可活躍於鄉間/ 南部,但一種語言如果唔可以存在於大城市同年輕人之間(未去過高雄,唔知多唔多年輕人講閩南話呢? 但連 海角七號去到墾丁都係講國語,我無寄於希望了),則生命力大減矣!

國內主要官員由外省人擔任並沒有問題,反而係好事,吸納四方人才,也可避免在地方盤根。保護方言不需要本地人任地方官,也不需要外來官做騒咁學地話,只要佢任內的措施唔好壓縮本地人講本地話之空間就好了,就好似英國人管香港,甚少港督識中文,華人半被逼學好英文,但英國人無要求我地校內家內任何時間都要講英文,已經係對使用方言的德政。

Saturday, March 27, 2010

交通快語 -- 最擠逼的巴士站



中環干諾道中近畢打街口以西的巴士站,是我經歷過的最擠擁的巴士站。不是說這裏停靠的巴士最多,而是在中環的這個咽喉位置空間非常稀少,到下班時間要完成經近不可能的任務︰最前面有綠色小巴54, 55路的終站﹔接著有兩個巴士的長度負責接發中途停站的巴士路線,包括4x, 5x, 18p, 30x, 43x, 46x, 115, 603, 619, 720, 788, 930, 962, 967, A11, A12, E11﹔最後還有一個巴士的長度來停靠每10分鐘相繼始發的960A和X962﹔路邊的行人路只有約3米闊,但路過的人、排隊候車的人和沒隊可排的候車人一同巧妙地在這裏各取所需﹔5x大巴上車的人特別多,一停就是兩三分鐘,後來的巴士靠不了站,只有堵回車路上,一堵便堵到畢打街口後﹔始發的960A和X962為了盡量停在較後的位置,每每都要在這鬧市中倒車,這可以極不輕易的舉動啊。試問有那一個路邊巴士站是在如此壓逼的條件下運作 ?!

Sunday, March 14, 2010

2010瑞意遊選篇 -- 雪朗峰 (Schilthorn)

雪朗峰上的地標建築,Piz Gloria旋轉餐廳

說到瑞士的雪山,大家馬上都會想到少女峰和遮馬特峰,但瑞士到處都是雄山峻嶺,可供遊玩的又豈止這兩座山峰,這次我便登上了跟少女峰隔山谷相望的雪朗峰(Schilthorn)。

在計劃行程時,我跟普羅的遊客一樣都是一心要登少女峰的,對旁邊這座雪朗峰沒有多加留意,及至到達Interlaken時旅館職員詢問我們的行程,並向我們推介雪朗峰,我們始認真考慮到底該上少女還是雪朗。旅館職員向我們陳述了雪朗峰的幾項優點︰
1. 價錢較平, 來回吊車費只需SFr37,而登少女峰的火車費則要SFr110。(兩者都沒有"入場門票")
2. 上雪朗峰的吊車上全程可以觀景,而登少女峰的火車的最後40分鐘全在隧道,只有發呆。
3. 雪朗峰遊人較少。
4. 雪朗峰可以盡覽少女/僧侶/艾格三大山峰,反而在少女峰上卻看不見身處的山峰面貎。
這些聽起來都是道理,而且在瑞士這文明的國度我不用擔心旅館職員是因為吃了雪朗峰的回佣而向我說項(反正她的旅館也收得夠貴了!),所以便決定了取雪朗而棄少女。


旅程由繆倫(Murren)的登山吊車站開始。大批挑戰雪嶺巔峰的滑雪高手早已整裝待發,反而輕裝上路的觀光者不多。


等待吊車除除地從山頂的Birg 轉向站降下來,心裏好生緊張, 因為就在眼前的這一程路便會上升了一千米。


上到吊車,雖說是全程可以觀景,不過因為天氣太凍的關係(Murren只有-12C),窗上都長滿了雪霜,但倒是可以研究一下雪霜的形態。


來到轉向站Birg,這裏已經有海拔二千六百多米高(氣溫只有-18C),是前往雪朗峰必經的轉車站,需轉乘另一線的吊車才能繼續行程。


這裏也是不少滑雪高手的出發點。


通往雪朗峰的最後一段路就在面前,還有三百多米的高程要爬。


甫到達雪朗峰頂沒有即時到露天地方觀景,因為腳趾都凍得沒有感覺了!而且到了近三千米,不知心理上還是實際上都有點呼吸不順的感覺,所以趕緊到室內展覽觀景廳休整一下。



從觀景廳向外望,雪朗峰這個高度(2970米)已足以俯瞰群山了。


也不能總呆在室內,到外面走走,-25C的氣溫,難以想像的冰冷,背景就是少女等三大山峰。


再仔細一點看三大山峰。原來少女峰的觀景台(號稱Top of Europe, 歐洲最高的火車站)就在中間和右邊兩峰之間那突起的一點那裏(那其實是一座天文台),所以觀看其他山群的視野大概不錯,但就肯定不能看到自己的山峰了。


雪朗峰的觀景台。


另一個角度,旋轉餐廳


這裏紀念品店擺著滿滿都是007的標記,因為六七十年代曾有一集James Bond在這裏取景。


回程的吊車,大部份上來的人都有自己的雙手和雙腿滑下了山,沒幾個像我們被運回去:p


回望山下的繆倫,被白雪蓋了厚厚一層被子的小屋,錯落有緻地佈滿這一片緊鄰懸崖的高地。

連結︰雪朗峰網站

 
Site Meter